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部位为肝脏,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本期节目,为大家提供全面的科普指导。
上线大医生:赖瑞敏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肝内科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本期话题:乙肝的预防及治疗
乙肝的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主要的传播方式,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越小,转为慢性感染的机会越大。
血液传播:通过输血、血制品、破损伤口接触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血液等传播。
性接触传播: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感染HBV的危险性增高。
乙肝的治疗
抗病毒治疗:遵医嘱服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胶囊、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抑制体内HBV复制,控制病情发展。
调节免疫: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帮助机体清除病毒。
定期监测: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乙肝的预防
接种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经济、有效、安全的方法。我国已对所有新生儿实行免费接种乙肝疫苗政策,标准接种程序为0-1-6月,即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自愿、自费接种。
避免接触传播途径: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包括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和血液传播。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使用他人的个人物品,如牙刷、剃须刀等;不共用注射器或可能被污染的器具;避免不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
加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饮酒过量、避免与他人共用洁具等,可以减少感染风险。
定期检查:对于有乙肝暴露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健康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优质蛋白质、膳食纤维的摄入。避免食用发霉的食物和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类。
适量运动:促进脂肪代谢,减少体内脂肪堆积,有利于保持肝脏健康。
规律作息:不饮酒、不熬夜,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利于维护良好的肝脏功能。
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可能对肝功能造成损害的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来源: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