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原文及翻译
引言
《归去来兮》是《诗经》中的一篇,作者不详。这篇诗以流畅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原文
归去去,来兮!
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
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终莫及之何妨?
以古书之智,治今人之愚,
可以保无愧于天地。
翻译
归去去,又来啊!
田野已经长满野草,为何不回归?
既然自认为是心灵的奴仆,
为什么还会伤心难过?
想通了已经过去的事情也没有必要争辩,
不能改变也没有关系。
从古书中学习智慧,用于现在的愚弄之中,
能够保持对天地的敬畏之心。
意义与解读
《归去来兮》这篇诗,是表达了作者的归乡之情和对过去的追忆,具有极强的情感性和思想性。
首先,作者通过“归去”与“来兮”表达了对归乡的强烈渴望和对过去的深深回忆。回归故乡是每个人生命中的重要时刻,无论出门多少年回归时都会感慨万千,不舍时光的流淌,更有着对亲人、故友的思念之情。
同时,诗中的“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也道出了人生的哲理。“自以为心为形役”意为被自己的内心所束缚,被外界的环境所限制,无法达到自己的追求。即便如此,也没必要悲伤,因为能够想明白已经过去的事情,不能改变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要继续前行、勇往直前。
最后,诗中提到“以古书之智,治今人之愚”,呼吁现代人应当在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养分,治愈个人身心的愚昧和无知,不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结语
《归去来兮》这篇诗,把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智慧展现出来,虽然是两千多年前的作品,但它的情感和人性早已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感恩、亲情、友情、道德、处世智慧等价值观,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
?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
《归去来兮辞》是古代文学家陶渊明所作,被称为陶渊明辞章之首。全文表达了陶渊明追求自由自在、超脱尘俗的思想情感,被视为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归去来兮辞》原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凄凄以嗚咽。听枯杨之叹息,徒有哀乐之音。
《归去来兮辞》英文翻译
Why should I not return to my fields? Have I not made my heart a slave, and do I not chafe and mourn in my bondage? Now I see that the past cannot be changed, and the future cannot be fully known. But I am not so far astray that I cannot return to the present. My boat may be small, but it dances on the waves. The wind may be cold and mournful, but it carries me on my way. The sound of the dry branches trembling in the wind is the only music I need.
陶渊明及其文学思想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一生笃信“归隐田园,远离尘世”的理念,创作出大量描写自然和田园生活的诗歌、《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散文,被誉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陶渊明的文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田园情怀”和“清新文学”。他的诗歌和散文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的疏离,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体现了“和谐共生”的思想。而他的作品风格清新简约,语言平易近人,不少诗歌还带有丰富的音乐美感,受到了后世文学家的推崇和模仿。
《归去来兮辞》的文化内涵
作为陶渊明辞章之首,《归去来兮辞》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表达了人们对自由自在、归心似箭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古代文人士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同时,它也表现了陶渊明思想中自然与人文和谐的关系,强调了田园生活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当今社会,人们也在追求自由自在,归心似箭的生活。政府和社会也在不断推进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与《归去来兮辞》中的情感和思想相似,我们也在探索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并且努力实现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结语
作为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归去来兮辞》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和赞颂。它表达了自由自在与田园情怀的追求,反映了陶渊明思想中的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希望今天的社会和人们能够继承并发扬《归去来兮辞》中所传递的文化精神,实现更加自由自在、多元化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