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
“雄关漫道”,是形容险要难易的山路,路途辗转崎岖,阻碍道路前进的各种因素令人头痛。而“真如铁”,则意味着意志坚定、执着不渝的决心和勇气。因此,“雄关漫道真如铁”成了形容攻克艰难险阻的典型词语。
这个成语源于唐朝杜甫的《登高》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飞入汉家门。高峰峙几重,中冈地自偏。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何似在人间,转战不终朝!”,描绘了中国古代蜀地上的一条长达3,000多里的崎岖山路。
特别历史背景下的“雄关漫道真如铁”
“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个成语,一直被视为一种英勇顽强、挑战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和勇气的体现。1935年,中国红军长征途中,这个成语更是被军人们广泛宣传和推崇。1936年3月,毛泽东曾在《论持久战》一文中说:“我们的民族历来都是讲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讲究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精神,来取代那种表面上讲卫道之士,实际上却多半是腐朽没落局面之下,为保持自已的特权地位而供出的封建气息。”
1942年6月,日军南侵,中国国民政府和军队奉行了“速胜论”,对抗日战争的形势严峻。此时,著名的民族英雄兼诗人贺龙,曾在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上,用一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话激励了部下们,表达了不屈不挠的决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在现代生活中的启示
“雄关漫道真如铁”精神可以说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古今中外许多坚强、勇毅的文化现象的缩影。它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没有平坦的坦途,就像攀爬一座高山,要经历险滩,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过不去、回不来的境地。
“雄关漫道真如铁”也为我们展示了一种不会被恶劣环境所压垮的强悍意志和拼搏精神。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要面对巨大的挑战、重重困境,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只有具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精神,才能保持不懈的追求和不畏困难的奋斗。
“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个成语,也传递了一个时代的信仰和精神:面对困难,无论情况多么艰辛,都要迎难而上,方能守住理想和信念,跨越生命的高山。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个成语,仍然在激励新一代年轻人前行。作为一种抗争、奋斗、拼搏的精神,它不断激励年轻一代在各个领域中不断攀升,追逐梦想,成就辉煌。
结语
总之,“雄关漫道真如铁”是一种别具一格的精神,对人们的成长和生活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无论在哪个年代或环境下,它都会以崭新的形式,以超越灌输性和激励性来激发人们的奋进、拼搏的热情,激励我们追求目标,不断超越自我。相信有了这种精神铺垫,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能够走得更加坚定、更加执着。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