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行而尚学
2013年的第一天,在这里,天津自然博物馆,一个法国的动物学博士,他的故事,对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的我们来说,也算是一种教育吧!
一、历史背景
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是北疆博物院,北疆博物院(建院初期称为黄河白河博物馆)是法国耶稣会士、动物学博士Emile Licent(1876-1952),中文名桑志华,于1914年来华筹建。桑志华在中国工作了25年(1914-1938),对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广大地区的人文、地理、地质、气象和动植物资源进行探察。行程约5万公里,采集古生物、动物、植物、古人类、岩矿等标本20余万件,其中甘肃庆阳、山西榆社、河北泥河湾、内蒙古萨拉乌苏四个地区动物化石的完整和丰富程度世界罕见。——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桑志华”,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借鉴,一种如何生活的借鉴!
1922年由法国天主教会募集资金,建设北疆博物院第一座办公楼(北楼)。1925年建设陈列厅与办公楼相接,1928年5月陈列厅建成开放。1929年建造藏品楼(南楼),1930年建成,至此北疆博物院建筑形成一座工字型建筑。北疆博物院在桑志华院长的亲自主持下,至1937年已经成为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博物馆。——这是北疆博物院的旧址,目前位于河西区马场道天津外国语大学院内。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东北、华北、华东大部分地区被日军侵占,使桑志华的采掘工作被迫中断。1938年日军侵占天津,桑志华回国,北疆博物院也基本停止了采掘与研究工作。1938年至1949年,北疆博物院处于看守阶段。1951年2月,北疆博物院由私立津沽大学代管。1951年9月,天津市委宣传部接收北疆博物院。1952年6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北疆博物院的基础上组成天津人民科学馆筹备委员会,1952年11 月,天津市人民科学馆成立。1957年6月,天津人民科学馆更名为天津市自然博物馆。——历经半个多世纪仍然能够较为完好的保留下来,也算是一个奇迹了,因为,中国在这半个多世纪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1959年陈列展览和办公地址迁至河西区马场道272号(原英国跑马场的马厩)。同年,时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为该馆题写了馆名。1968年8月,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自然博物馆合并,组建天津市博物馆。1973年12月,恢复各博物馆建制。1974年1月,更名为天津自然博物馆。1975年在原址改建展室,1978年建成开放。1997年天津市政府投资在原址翻建天津自然博物馆,1998年重新开放。新馆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由陈列馆、藏品库、业务用房、植物园四个功能区组成。主体建筑“海贝含珠”造型,寓意天津自然博物馆是渤海之滨的一颗明珠。
二、多彩昆虫
最近,正在跟驴宝一起阅读《小小动物迷》系列图书,他还真挺感兴趣的,所以我们是带着书来参观自然博物馆的。
学习使人愉悦,“雄蚊不吸血,只有雌蚊吸血”,这个我也是最近才知道的!
善于伪装的竹节虫:
琴虫的生活习惯:
大菲利叶虫(马来西亚):
蜉蝣的生命竟然是如此之短:
各个国家的金龟,这得有多少个“虫族”啊!
这些金龟是难得一见的,不知哪个算是“金龟婿”啊?!:)
泰国的“金龟婿”呀!!!哈哈
三、童眼看世界(驴宝作品)
曾经有一种说法,叫“浅阅读”,把它拿来放到旅游这件事上,那就是“浅旅游”。跟团游和自由行的一个主要区别也便在此,跟团游提供的只能是一种“浅旅游”,只有自由行你才能跟着心走,跟着心走你才能掠去眼前的浮华,找到真正的自我!
如果我们经常为各种琐事烦扰,那么,请到“时间隧道”感受一下吧!找一找自己的位置,量一量烦扰的尺寸!
忽然有一个问题:看看下面化石,问题是下面这些成为化石的古生物是算幸运的,还是算不幸的?那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是算幸运的,还是算不幸的?????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