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年末,
当人工智能Master,
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棋坛时,
人们终于见识到了机器的恐怖。
很多人开始猜测,
到底还需要多长时间,
人工智能将全方位碾压人类…
让以智力为傲的我们,
彻底失守这片高地。
毋庸赘言,
既然要与人工智能一较高下,
就必须派出我们当中最强的战力。
估计《最强大脑》第四季的主创团队,
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考虑,
才特意安排了“人机大战”这一环节。
毕竟聚集在这个节目里的,
差不多都是人类这一方,
拥有超强脑力的精英。
然而,结果再次令人失望,
在三期“人机大战”中,
人类一次胜利也没有!
《最强大脑》历史上毫无败绩的,
脑力担当王峰第一战便落败。
被广大网友称为“水哥”的王昱珩,
由于强大的视觉能力呼声最高,
结果3题全错输给人工智能。
而唯一为人脑守住阵地的,
居然是一个孩子,孙亦廷。
(2015年《最强大脑》第二季时的孙亦廷)
其实早在2015年,
《最强大脑》第二季播出时,
当时年仅8岁的孙亦廷便技惊四座。
他能够仅凭装满水的气球落地的声音,
判断出气球坠落的高度,
正负误差不超过一米。
他对世界上所有声音的敏感度,
甚至可以与最精密的仪器相匹配。
在中德对战的过程中,
两位声学专家要靠仪器测算的音高,
他仅凭耳朵就能听出来。
那之后,孙亦廷一战成名,
被网友们称为“辨音神童”。
但与此同时,不少人也注意到,
在舞台上的孙亦廷,
似乎表现得过于活泼了一点,
显得十分好动,眼神也有异于常人。
所以当时有人怀疑他有多动症。
节目组也一度怀疑孙亦廷,
是不是得了很多天才得过的埃斯伯格综合症。
他的父亲带他也做过许多检查,
得出的结论是:完全正常!
但就是听力完全超越常人,
对数字的敏感也异于常人!
毕竟孙亦廷与一般人不同,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声音,
在他听来都像是音符一样。
此外,他对信息的接受能力,
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
都远远超出了普通成年人。
而一个年仅8岁的孩子显得活泼好动
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就在网络爆红后不久,
他就销声匿迹了。
直到这次“人机大战”,
孙亦廷代表人类迎战,
要通过听三个女声破碎的说话音频,
从一个合唱团里辨认出这三个人是谁。
难度之大,常人根本无法想象。
其一,一个人说话的声音和唱歌的声音,
听起来一定是略有不同的。
其二,因为合唱团为了和声优美,
会刻意将演唱人员的声线训练一致,
尽量避免个人发声的独特性。
而面对机器人,
孙亦廷还有一个最大的劣势,
当听完破碎的“说话声”后,
机器人可以将这段音频储存、反复分析,
而孙亦廷只能通过人脑记忆,
但人脑对声音的存储是持续衰减的。
但就是这样不可能的任务,
连评委都为他着急时,
孙亦廷只听了一遍音频就开战,
最终以1:1与机器人打成平手。
而在重返舞台之前,
孙亦廷的父亲表示,
为了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根本没有针对声音有任何刻意训练。
孙亦廷自己却说:
“我的耳朵比以前更强了!”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这次孙亦廷在舞台上,
似乎稳重了许多,
不再像以前那样活泼,
虽然时不时透出一股机灵劲儿,
但和正常孩子看上去无异,
所谓多动症的质疑不攻自破。
而就在节目播出不久后,
节目组官方发出的一条微博,
让许多网友看了十分心痛。
官方微博声称:
因为和正常孩子不一样,
孙亦廷在学校里,
经常遭到同学们的欺凌。
这次在台上显得僵硬拘束,
似乎多少与此有关。
原来,在登上《最强大脑》之前,
当时读小学的孙亦廷就受过欺负。
在很小的时候,
孙亦廷的天赋被父亲挖掘出来,
智商测试远远在别的孩子之上,
才读幼儿园,听过一遍的曲子,
就能够一丝不差地弹奏出来。
这些都让他显得过于与众不同。
而正是因为这样的与众不同,
给他带来的却是精神创伤。
当孙亦廷回到家时,
身上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
特别是在《最强大脑》第二季之后,
表面上他成了网络红人,
但在孩子的世界里,
他却是被边缘化,
被人欺负的那一个。
父亲弄清楚真相之后,
也曾向校方反应,
但是最终收效甚微。
孙亦廷还是经常受到欺负,
学习用品经常被小朋友拿走,
光铅笔就丢了不下100根。
更别提那些不友善的嘲笑。
对于这些汹涌的恶意,
孙亦廷自己选择的是默默忍受。
甚至父亲给他一些激进的建议时,
他也没办法对周围人正面还击。
而那些欺负他的孩子,
由于正确引导的缺失或不足,
最终意识不到自己做的事情,
到底有多深的恶意,
会对孙亦廷造成多大的阴影。
孙亦廷变得沉默寡言,
不愿意跟周围的人交流。
不管他拥有如何过人的脑力,
但从心智上来说,
他毕竟还是一个小孩子。
而且人总是在群体之中,
才能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
看着儿子每天郁郁不乐,
当父亲的感到非常痛心。
他无比珍惜儿子身上的天赋,
不想他因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变得无法跟这个世界沟通,
甚至反过来否定自己的天赋。
为了孩子的成长和以后的人生道路,
当父亲的最终选择,
给儿子换一个学习环境。
经过慎重的考虑,
孙亦廷的父亲卖掉了房子,
带着儿子去了澳大利亚,
在那里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
对于为何选择澳大利亚的学校,
孙亦廷的父亲说:
“主要还是觉得国外的教育体制,
跟他比较吻合,比较宽松,
能有充分的时间去干一些他想做的事。
在那里,体育和音乐天赋好的孩子,
会受到尊重,更适合他。”
幸运的是,
在新的学校里,校长、老师、同学,
都给了孙亦廷应有的友善和尊重。
知道这次又要上最强大脑,
老师在他离开前带着全班学生,
给他送机并在机场临别之际对他说:
“你简直是我们学校的骄傲!”
他现在语言还不通,
但是过人的音乐天赋,
让他担任学校的乐团副首席,
并且在那里结交了非常多的朋友。
没有人欺负他,也没有人,
因为他和别的孩子不同而歧视他。
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了两年后,
孙亦廷心头的阴霾渐渐褪去,
我们也得以看到他在舞台上,
再次展现自己过人的天赋。
不管是怎样的生命,
天才也好,普通人也罢,
在他们年少成长的过程中,
都应该被给予一个安稳、快乐,
的成长环境。
事情发生之后,有不少的人,
为此而感到无限惋惜,
说我们有天才的种子,
却没有让天才开花的沃土,
所以孙父才选择让儿子,
去一个更适合他天赋发展的地方。
但也有人上纲上线,
说中国功利化的教育滋生了霸凌,
使得正常人对天才充满报复心理,
使大家在竞争性的教育环境下,
产生了各种阴暗面,
其背后逻辑未免有失偏颇。
霸凌的产生,固然有教育的问题,
比如人格培养和老师引导,
但这只是整个运作机制当中的一环。
因为霸凌的根本,在于同理心的缺失,
而当一个社会缺乏同理心时,
成长在其中的孩子,
更不会有什么同理心。
千万别忘了,
我们给孩子们,
造就怎样一个世界,
将来他们长大了,
创造的也是那样一个世界。
而在那个世界里,
天才和正常人,
面临丑恶的几率是一样的。
来源:一日一度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