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仁义
除了替他人着想,
还有爱惜身边的物品。
子钓而不纲,弋(yi,4声)不射宿。
《论语·述而第七》
孔子这是在讲钓鱼和打猎。
钓而不纲,纲,是一根大绳子,和拦河网网鱼一样,横贯河流,把河给拦起来,上面挂上多个钩子,坐等鱼儿上钩。
弋不射宿,弋,是射鸟的时候,在箭尾上拴一根生丝,丝线的另一头,再拴上一块石头。鸟受了伤后,就会因为石头的重量飞不起来。宿,这里是睡在窝里的意思。
孔子钓而不纲,是不竭泽而渔;弋不射宿,是不出其不意;这些都是仁的本心。
除此以外,古人狩猎时还有别的规矩:
一个是不在春天打猎,因为春天是动物发情期,是孕育下一代的季节;二一个是在围猎时,三面包围,留一面,给动物一个生路,网开一面。
儒家讲的仁义,不仅仅是对人的仁爱,还有对万物的怜悯,节约用水、随手关灯、不踩草坪、爱护小动物,等等,这些都是「悯物」的表现。
一个人若是连身边的物品都能不够好好去爱惜,还怎能指望Ta真心对待周围的人呢?
02.
孔子学唱歌:
学习之道,在取人之长也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论语·述而第七》
孔子喜欢唱歌,跟别人一起唱歌的时候,如果听到对方唱得好,就一定要请对方反复再唱,然后再和他一起唱。
这个故事还蛮有画面感的。
朱熹对此的点评的「欲得其详而取其善也」,就是要先仔细听,明白别人唱的具体好在哪里,然后再和他一起唱,模仿他的唱法。
这与《论语》开篇里的「学而时习之」内涵是一致的,何谓学习?其实就是「模仿」与「反复练习」。孔子他自己不仅说到了,而且还做到了。
另外,很多人可能都听过「与人为善」这个词,但是它最初的含义,其实并不是后人解释的「对人要善良」,而是这里孔子示范的,看见别人好的地方,那么就要跟着学,照着做。
所以,能够直接模仿学习他人,就是「不掩人之善」的大德,是学习进步大智慧,大家一定不要忘记在生活中多实践它呀?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论语》里「述而·第七」的共读。
敬请期待吧?
注: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更多好书拆解详见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