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6日是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教育创建105周年暨抗战迁陕80周年纪念日,在“兴医强国,艰苦奋斗,精勤育人,救死扶伤”的抗战迁陕精神指引下,医学人胸怀民族大义,情系民众健康,砥砺前行,追求卓越,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912年
中国第一所国立高等西医学校诞生
1912年10月26日,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在北京诞生,这是我国创建的第一所国立高等西医学校。1923年9月,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改名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1927年8月改名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1928年11月改名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成为新组建的国立北平大学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最高学府,学校以“促进社会文化,促进文明,减少人们痛苦,用学术来和列强竞争”为办学目的,在构建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体系,进行教育学制变革等方面起到重要引领作用,对中国现代医学教育发展影响深远。
1937年
大学内迁成立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
1937年9月,抗日战争爆发,华北地区相继沦陷,为抗战大计,为薪火传承,国民政府于1937年9月做出大学内迁决定,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广大师生胸怀民族大义,不畏艰难险阻,在时任校长徐诵明和时任院长吴祥凤带领下,辗转数千里,冲破层层封锁,西迁至三秦大地,成立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开创西北高等医学教育先河,奠定中国西北地区高等医学教育格局。1938年3月,翻越秦岭,南迁汉中。4月,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
1939年
救亡图存,高于一切,学术研究,岂有他途
1939年8月,独立为国立西北医学院。抗战迁陕后,国立西北医学院在西医人“兴医强国,艰苦奋斗,精勤育人,救死扶伤”的精神推动下,在战火中发展壮大。抗战期间医学学科建制齐全,建立了多个基础学科研究室及多个临床专科诊察室,学制延续北平时期6年制,汇集了包括皮肤性病学奠基人蹇先器,药理学大师徐佐夏,儿科学创始人颜守民,法医学奠基人林几,内科学专家陈礼节,公共卫生学专家严镜清等一大批杰出师资。
广大师生不屈不挠、同心同德、共度难关、共谋发展,以破庙寺、茅草房为舍,土打垒木板为课桌,读书学习;自编自印教材,秉烛备课研读,著书育人;主办护士、战时救护、公共卫生训练班,指导县卫生院工作,组织诊疗队巡回医疗,竭尽全力,服务抗战。深处日机轰炸的危险环境下,临时校舍多次被日机炸毁,时任医学院教务长兼耳鼻喉科主任杨其昌教授和两名学生不幸在敌机轰炸下遇难。在如此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师生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抗战迁陕,精勤育人
1944年,我国生理学奠基人、著名医学教育家侯宗濂教授出任国立西北医学院院长,带领西医继续艰苦努力,发奋进取。抗战期间,每年在校学生200-300名左右,培养大学本科毕业生200余名,毕业生遍布抗战各地,用实际行动凝炼出特有的抗战迁陕精神,为抗战胜利乃至新中国的医学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1946年
扎根西部,服务国家
1946年学校改称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从汉中迁回西安至今,永远扎根在祖国大西北的土地上。1950年4月从西北大学独立为西北医学院,1956年9月改称西安医学院。1985年6月,作为长期以来卫生部在西北地区唯一一所直属高校,西安医学院更名为西安医科大学。2000年4月西安医科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财经学院合并成立新的西安交通大学,成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开启医学发展新篇章。2012年更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由5个职能部门及7院1系组成。
2016年9月,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23个研究院中首个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成立。
2017年
砥砺前行,弦歌不辍
在医学教育创建105年暨抗战迁陕80年的烽火历程中,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砥砺前行,弦歌不辍,为国家培养出医学专门人才6万余名,其中三分之二留在西北大地,奉献一生报效国家,成为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生理学、地方病、皮肤病、病理生理学、口腔颌面外科、心血管疾病、法医学、肾肝移植、预防医学、药理学等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取得许多重要研究成果,成为我国重要的高等医学教育、医疗、科研基地,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事迹。
八十年如一日
胸怀民族大义,
坚守西北,精勤育人;
情系民众健康,
大医大义,仁心仁术;
致力科学研究,
探求真理,勇攀高峰;
常怀感恩之心,
壮志凌云,饮水思源;
传承奋进卓越,
不忘初心,矢志不渝!
今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医学部紧紧依托交通大学人文、自然、理工科优势,传承百年交大优良传统,“尚德尚医、求是求新”,秉承“兴医强国,艰苦奋斗,精勤育人,救死扶伤”的抗战迁陕精神,执着追寻“为生命之光”的崇高理想,为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进行高水平医学研究、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创建一流医学学科而奋力拼搏,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梦想!
「出品 / 党委宣传部」
内容来源 / 医学部
值班编辑 / X工作室 | 樊丹妮
责任编辑 / 清 平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