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军医大学

第三军医大学,简称“军医大”,坐落于中国重庆市沙坪坝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研、教育培训和临床医学三方面的重要基地。学校创建于1954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队。先后经过多次改制、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军民融合、特色鲜明、世界一流”为目标的全国重点大学。

历史与荣誉

1954年2月1日,解放军第三军医大队成立,标志着中国军事医学的现代化进程正式拉开序幕。1960年,学校成立研究生院,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1976年,学校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而成立的军事医学研究所 。1994年,学校正式开始实施本科教育。2008年,学校教师史济锡获得“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2010年,学校获准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成为首批从非211工程转入211工程的高校之一;2018年,学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单位”、“全国平安校园”、重庆市“家庭教育示范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院系设置与学科优势

截至目前,学校拥有全日制在校生约1.2万人、教职工近2000人。学校共设置了11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教学部、26个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1个博士学位授权领域,涵盖理、工、医、管、文、教等多个学科领域。其中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学科特别优势明显,是国内外公认的优势学科,拥有多个国家级和军队级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与科研成果

学校具有优秀的师资力量,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789人,教授538人,副教授687人;有1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全国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获得者、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众多师资力量。学校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励200余项,其中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临床医疗、医学研究、军民融合等各个领域均取得了突出成绩。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以色列、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师生互访、学术交流与研究合作等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推动学校的国际化发展。

校园文化与社会服务

学校积极培育校园文化,全面推进“文化强校”战略,形成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理念。学校还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与扶贫工作,每年参与组织的义诊、爱心捐款和扶贫帮困等公益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未来发展与展望

学校未来将继续以“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师资力量、推进校园文化、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为目标,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与影响力。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积极推进“军民结合、高校创新”等众多重点项目,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打造综合性、特色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

第三军医大学:拥有丰厚历史底蕴的百年高校

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的第三军医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高校。其前身是创立于1927年的华西医学专门学校,是中国近代医学教育的重要起点之一。1949年,学校更名为军事医学院,1954年又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成为全军医学教育科研中心和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重要基地。

优秀的师资力量

第三军医大学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5位“千人计划”专家、29位长江学者和特聘教授、40余人次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80余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教授、研究员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

第三军医大学拥有完备的教学实验室和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建有一流的校园网络环境和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优良的学习环境。其附属医院设备先进、技术先进、医疗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临床教学资源和实践锻炼机会。

严谨的办学风格

第三军医大学一直坚持以“严守科学精神,不断创新发展”的校训和“仁心仁术,求实创新,恪守医德”的办学理念,秉承“治学严谨、治校严谨、所为严谨”的办学风格,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创新,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为医学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三军医大学不断加强与国际医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参与和承办世界各类医学学术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耶鲁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国外著名医学院校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学校与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联合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结语

百年风雨兼程,砥砺奋进谱新章。第三军医大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发展方向,弘扬“仁爱、博学、创新、责任”的校训精神,以实干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不断奋力拼搏,为中国医学教育和医学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三军医大学

第三军医大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后,为满足军队和社会对军事医学人才的需要而创立的一所综合性医科大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直属事业单位,是教育部与重庆市共建高校。该大学秉承“为军兴医,为国服务”的宗旨,培养优秀的军事医学人才,为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沿革

第三军医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39年,当时重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医学院成立,是抗日战争时期南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1949年,解放军占领南京,该校师生纷纷南渡重庆,并加入到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当中,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大陆南方唯一的医学院校。

后来,1954年,中央决定各军种均必须成立属于自己的医院和医学院,于是在原来重庆大学医学院的基础上,发展成为面向全军的三所军事医学院之一,起初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学院”。1985年,学校改为现在的名称——“第三军医大学”。

学科设置

第三军医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医科大学,学科涉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六个门类,设有45个本科专业,其中医学和口腔医学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拥有国家级公共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等教学优质资源。此外,学校还设有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和博士后流动站,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科学研究

第三军医大学作为军事医学的重要研究机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平均处于较高层次。截至2019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13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50余项,发表论文38000余篇, SCI 论文7000余篇。研究方向涉及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军事医学等多个方面。

社会服务

第三军医大学秉承“为军兴医,为国服务”的宗旨,与军队和政府部门合作,在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设有多个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部级临床重点专科和研究所,所属医院排名全国前列。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医疗援助和医学义诊等社会公益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校园文化

第三军医大学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推广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坚持“在新时代担当使命,传承红军精神”的办学理念,多次组织师生到西部大开发、西部计划定点医疗、老区建设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此外,学校还设有多个艺术团体,举办歌曲、舞蹈、戏剧等文艺活动,为师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