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长期稳定发展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特色大国安全观,它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深刻揭示新时代国家安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国家安全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核心理念。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于维护国家长期稳定发展,凝聚全面国家安全意识,实现安全发展、和平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安全体系建设,实现全面国家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提出了实现全面国家安全的战略目标,即要建立由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六个领域安全构成的现代安全体系。在推进安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强化国家安全法律制度建设,形成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创新安全管理模式,优化安全制度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安全水平;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增强公民安全意识。只有不断完善安全体系,才能确保全面国家安全。
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稳定基层社会大局
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要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国家安全工作的有力执行。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意义,始终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严格遵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国家安全改革发展。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要加强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对涉密人员的管理,落实责任,确保社会稳定。
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共创和平发展局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际安全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加强国际安全合作,构建共同安全体系。在国际多边合作机制中,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分享成果和风险责任。同时,中国还主动推动互联网治理等新型治理方式的制度建设,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升级和完善。只有通过国际协作与沟通,才能实现国际安全共赢。
结语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是我国新时代转型发展的重大转折点,既为安全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安全发展提供了指导思路。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必将推进中国进一步走向强盛,实现包括国家长期稳定发展在内的全面安全发展。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