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怒发冲冠
“满江红”一词源于明代朱权的《大明一统志》中,形容徐达所领的一支部队红旗招展,铺天盖地般进攻的壮观场面。而“怒发冲冠”则是形容一个人愤怒到顶点,头发竖立至极端。这两个成语被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气势和震慑力,形容一个人极度愤怒,搏斗到极致。
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场景几乎在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都有所出现。有的是忠良之士在见义勇为时,有的是刚正不阿之士为了正义而奋斗。下面将根据不同历史事件来探究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背后故事。
明朝徐达满江红
明朝徐达担任宁王朱权的护卫,维持朱权顺利登基。后来,徐达得知了当时朝中的权臣宦官们想要篡位,便与宁王商定计划。在宁王皇位即将被夺去的紧要关头,徐达部队衣着鲜红的衣袍,红旗招展,如滔滔洪水一般急流勇进,挫败了宦官们的阴谋。
此时,徐达怒发冲冠,在红旗下挥舞着长枪,犹如一头狂猛的雄狮,咆哮着迎战敌人,久久不肯退缩。他以一己之力,保卫了正义和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明末义士满江红
明末洪承畴为抗清义举,统领官府所部,他的旗帜实为“满江红”。后来,他率领部队抗击清朝兵团,最后兵败被俘。但他坚守初心,拒绝投降,更在狱中致书琼崖太守以示信念。
在狱中,洪承畴亲自写下所率部队的赴死书,信中有一句“为国捐躯谁怕死,杀个人要偿命久。”他的部下和清朝军官们无不被他的豪情感动,甚至很多人都加入了他的忠义堂, 成为了他的战友。
后来,洪承畴在清朝的刑场上面对死亡,他用满腔热血告诉我们,即使失去生命,对于民族和国家的忠诚也绝不能动摇,这就是那个时代满江红的灵魂与内涵。
现代满江红
满江红的灵魂从来没有消散,只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以新的形式呈现。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中,一位年迈的老者身着红衣,手持中国国旗,一步步向前,无声无息地踏向了警车。
这位老者便是著名民主派人士黄之锋的父亲,他在这场风雨飘摇的民主运动中,用一份满腔爱国热忱,义无反顾地为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人赴汤蹈火。
满江红怒发冲冠,既是我们历史中伟大的英雄与忠骨之士的标志,更是时代前行、民族复兴之路上的一盏明灯,它的内涵与灵魂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不断闪烁,照亮着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