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在中国,竹子一直是象征着潜力和坚韧的观念。它是天气炎热时的氧气,是传统画家笔墨中的必备素材。竹子是龙的朋友,有着强大的内在力量。很多古代文学作品都心灵手巧地描绘着它:琦君《竹石赋》、徐君《怀逸》、吕奉先《竹赋》。这些篇章中的竹子有着独特的魅力,如墨翎子“高举一竿,为清露水之瑰宝”,如吕奉先“显孔昭、明道士之学,扫无定、披风神之威”。
沈福特曾说竹子富于氧气,是春天的符号。春天的美丽因为竹子得到了一个完美的体现。竹子摇曳的身姿在微风中尽情舞动,抬眼望去,一条小溪飘散着轻盈的花香,粉红色的桃花在紫色的杜鹃花里鲜艳夺目,让人感受到了这个春天的美丽与欣喜之情。
一弯新月出汉东,\n百万流泉生碧空
竹子笔直的身姿给人一种激励的力量,风儿轻拂它,密密的叶子在微风中簌簌作响,耳畔听到了小鸟的鸣叫声,心灵被洗涤得更加清澈明亮。而且还有它的颜色,浅绿色的竹叶是坚硬的,手感舒服,光泽美丽,翠绿的颜色让人不禁生出亲近之感。
竹子是中国精神文化的象征,很多人特别是文化人士用它来表达某种意境,因为它的特殊形态能够忠实地反映人们的意会。而竹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在春天,那时竹子在阳光下吐露出的新翠色惊人,此时的竹子就如同兴奋的人一样,充满了无尽的热情。
千树万树梨花开,\n百花杀人放浪眼
竹子就像一位睿智的老人,令人信服地传授哲理。很多人都能从它的身上感觉到一种高傲的价值。它虽然不如柳树那般柔美,但却有着卓然的风度;它也不如梅花那么冷酷,但却有着优美的姿态;它也无法与花丛相比,但它却能把它的魅力独自展现出来。它默默地守护着自己的领地,给人以力量,也给人以哲理。它跟花不同,是除花之外的完全另一种自然美。
在竹子身上我们能感受到它带着无言的悲伤或是快乐的喜悦。即使是头顶上蒸蒸日上的太阳,竹子的叶子也能在烈日下保持绿意盎然。所以很多诗人都爱用竹子来作为情感的载体,如回眸沧海的李清照说:“共君一剪梅,鸳鸯织就情。”
疏影横斜水清浅,\n暗香浮动月黄昏
竹子虽不是花草,却有着吸引人的气息。它的山水风光让人感受到一种满怀惆怅的意境,它的庄重态度让人心驰神往。竹子是深山的孤贞,在阳光中自信地展现出自己。
如果说跟竹子相较之下,世间一些元素比它华丽或妩媚得多,那它便是凭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般醉人的威力,让人心犹如乘坐浪漫的云霞之中,无限畅快。在龙洞堆边,是那么宁静而又美丽,世间的万物多么靠近人心,竹子便是其中最靠近的那一个。
翠竹千秋,万古留春
竹子也许任时谢了,但那不屈不挠的性格却在我们心中留存。竹子是潜力和坚韧,是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如果我们能够像竹子一样坚强而持久的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那么我们就一定也会像竹子一样地成为人生的胜利者。
总之,竹子是完全独立、拒绝平庸的大自然美。正如赞美竹子的名诗所述:“翠竹千秋,万古留春。风过青山,鸟鸣空谷。”竹子的气质足以让人感到心悦诚服,给人以美的力量和灵感。无论是在茫茫的历史长河里,还是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程中,竹子都是洁白无瑕、纯净坚韧的。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